2015年4月23日星期四

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是中國同盟會辛亥年在廣州發起的一場起義,又稱「辛亥廣州起義」、「三·二九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
1910年11月13日,孫文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集趙聲、黃興、胡漢民、鄧澤如等中國同盟會重要骨幹會議,決定集同盟會精英,在廣州起義,和清朝政府決一死戰。
1911年1月,黃興、趙聲、胡漢民在香港成立起義領導機關──「統籌部」,並在當時的香港屯門青山農場策劃起義,又派人到廣州附近各地,聯絡新軍、防營、會黨、民軍,以備響應;同時在廣州設立38處秘密機關,刺探敵情,轉運軍火,為起義作準備。4月8日,統籌部召集會議,會議議定起義時間為4月13日(宣統三年三月十五日),計劃十路大軍攻打廣州:第一路由趙聲率領江蘇軍攻打水師行台;第二路由黃興帶領南洋、福建同志攻督署(兩廣總督張鳴岐駐所);第三路由陳炯明領東江健兒堵截滿界;第四路由朱執信領順德隊伍守截旗界;第五路由徐維揚領北江隊伍進攻督練公所;第六路由黃俠毅領東莞隊員打巡警道;第七路由莫紀彭領軍策應徐維揚、黃俠毅兩隊;第八路由姚雨平率領陸軍響應;第九路由洪承點派隊分途攻守;第十路由劉古善領隊分途攻守。
因同盟會會員南洋華僑溫生才4月8日同天單獨行動,槍殺廣州將軍孚琦,以及吳鏡運炸藥被捕,原定起義被迫改期。
1911年4月23日,起義組織者在兩廣總督署附近的越華街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總指揮部,趙聲任總指揮(留守香港),黃興任副總指揮。將原定十路進軍計劃改為四路:黃興率一路攻總督衙門;姚雨平率軍攻小北門;陳炯明帶隊攻巡警教練所;胡毅生帶隊守南大門。
4月27日(宣統三年三月廿九)下午5時30分,黃興率800名敢死隊員分四路攻打兩廣總督衙門、小北門、巡警教練所和守南大門。黃興率隊攻入總督衙門,決心生擒兩廣總督張鳴岐。不料張越牆逃遁。由於清朝部隊人數眾多,起義隊伍得不到接應,各路隊伍雖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徹夜相攻,但都先後失敗。黃興僥倖脫險。由於實際起義以黃興率部為主,黃興為實際起義領導人。趙聲、胡漢民二十九日率200選鋒隊員出發,三十日凌晨抵達廣州城外,但是大勢已去遂返回。
事後,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多方設法收殮烈士遺骸72具,合葬於城東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1932年,查得此次死難烈士姓名達86人。由於習慣,人們仍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孫文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文中高度評價了黃花崗之役:
「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為紀念此次起義,3月29日後來被中華民國政府定為青年節。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名單

徐佩旒 徐禮明 徐日培 徐廣滔 
徐臨端 徐茂燎 徐松根 徐滿凌 
徐昭良 徐培添 徐保生 徐廉輝 
徐容九 徐進照 徐褶成 徐應安 
李炳輝 李    晚   李文楷 李文甫 
李雁南 陳    春 陳   潮 陳文褒 
羅仲霍 羅    坤 龐   雄 周   華 
游   壽 江繼復 郭繼枚 勞    培 
杜鳳書 余東雄 馬    侶 黃鶴鳴 
饒輔廷 張學銓 周    增 林修明 
方聲洞 馮超驤 羅乃琳  卓秋元 
黃忠炳 王燦登 胡應升  林覺民 
林西惠 林尹民 林   文  林時爽 
劉六符 劉元棟 魏金龍  陳可鈞 
陳更新 陳與焱 陳清疇  陳發炎 
韋樹模 韋榮初 韋統淮  韋統鈐 
李德山 林盛初 秦   炳 喻培倫 
饒國梁 程   良 宋玉琳    石德寬

林覺民與妻訣別書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其使我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見告 ,我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重圓?則較死為尤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日後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思。吾愛汝至。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我,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

  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辛亥三月二十六夜四鼓 意洞手書

方聲洞 告父家書
父親大人膝下: 

  跪稟者,此為兒最後親筆之稟,此稟果到家者,則兒已不在人世者久矣。兒死不足惜,第此次之事,未曾稟告大人,實為大罪,故臨死特將其就死之原因,為大人陳之。竊自滿洲入關以來,凌虐我漢人,無所不至。迄於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禍,已在目前,滿洲政府猶不願實心改良政治,以圖強盛;僅以預備立憲之空名,炫惑內外之觀聽,必欲斷送漢人之土地於外人,然後始大快於其心。是以滿政府一日不去,中國一日不免於危亡。故欲保全國土,必自驅滿始,此固人人所共知也。兒蓄此志已久,只以時機未至,故隱忍末發。邇者與海內外諸同志共謀起義,以撲滿政府,以救祖國。祖國之存亡,在此一舉。事敗則中國不免於亡,四萬萬人皆死,不特兒一人;如事成則四萬萬人皆生,兒雖死亦樂也。只以大人愛兒切,故臨死不敢不為稟告。但望大人以國事為心,勿傷兒之死,則幸甚矣。 

  夫男兒在世,不能建功立業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福,奮鬥而死,亦大樂也;且為祖國而死,亦義所應爾也。兒刻已念有六歲矣,對於家庭本有應盡之責任,只以國家不能保,則身家亦不能保,即為身家計,亦不得不於死中求生也。兒今日竭力驅滿,盡國家之責任者,亦即所謂保衛身家也。 

  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為中華新國民,而子孫萬世亦可以長保無虞,則兒雖死亦瞑目於地下矣。惟從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為大人分憂,甚為抱憾。幸有濤兄及諸孫在,則兒或可稍安於地下也。惟祈大人得信後,切不可過於傷心,以礙福體,則兒罪更大矣。幸諒之。茲附上致穎媳信一通,俟其到漢時面交。並祈得書時即遣人赴日本接其歸國。因彼一人在東,無人照料,種種不妥也。如能早歸,以盡子媳之職,或能稍輕兒不孝之罪。臨死不盡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體,以慰兒於地下。旭孫將來長成,乞善導其愛國之精神,以為將來報仇也。臨書不勝企禱之至。敬請 

萬福金安 

兒聲洞赴義前一日稟於廣州城 

家中諸大人及諸兄弟姊妹、諸嫂、諸侄兒女及諸親戚統此告別


方聲洞致妻子的信全文 

親愛的穎,我此生最愉快的事便是用這條性命,用這血肉之軀,奮力換取四萬萬中國人的生,換取中華的復活。穎,忠與孝,我選擇前一個字;家與國,我只能妥善保全後一個字。明日,就是轟轟烈烈的三二九,我將撲倒於江湖,血濺韃子。 親愛的穎,午後決鬥,將在督署展開。剛才我還默默的擦槍,抬頭眺望中國的遠方。今後中國要懸掛不朽的青天白日?還是 不朽的滿旗呢?就全看這一場決戰了。你聽,我胸中有一江血,正在咆哮。穎,明日看我。 穎,自你與二十三歲的聲洞結髮為恩愛的夫妻,就將生命加盟,就將一生交給未來的中國。家,你沒有忘;國事,更沒 有忘,不能忘。我知道。我永遠感激,永難忘懷。你腹中懷著我的骨肉,遠在東京待。我知道,我永遠感激。穎,妳知道嗎? 這個國家也懷孕,也待產。不久,妳將看到,看到一個新生的中國宛如嬰兒,呱呱墜地。 

在最後,我對戰死沙場的無數先烈們至上最高的敬意,如果沒有你們,中國絕不會有明天;如果沒有你們,中國絕不會有將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