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 | |
---|---|
網址 | WikiLeaks |
口號 | "We open governments"[2] |
商業性質 | 否[3] |
網站類型 | 文件檔案和披露 |
註冊 | 私人 |
語言 | 英語,但是原始檔是其原始語言 |
持有者 | 陽光媒體(The Sunshine Press) |
創始者 | 朱利安·保羅·阿桑奇 |
推出時間 | 2006年10月4日[4] |
Alexa排名 | ▲ 4,855 (2016年 八月)[5] |
現狀 | 活躍 |
朱利安·保羅·阿桑奇通常被視為維基解密的建立者、主編和總監。[13]克里斯汀·赫拉芬森、約瑟夫·法雷爾和莎拉·哈里遜是其組織的其他成員中僅有的幾個被公眾獲知的與維基解密有關的人。[14]克里斯汀·赫拉芬森也和阿桑奇,英吉·拉格納·英加森以及加文·麥克法甸等人同為陽光媒體產品部職員。[15][16]
這個國際性非營利媒體組織,專門公開來自匿名來源和網路洩露的文件[17]。網站成立於2006年12月,由陽光媒體(The Sunshine Press)運作。[18]在成立一年後,網站宣稱其文件資料庫成長至逾120萬份[19]。
維基解密發布了大量的被作為頭版新聞報道的極其重要的存檔,早期發布的文件包括美國軍隊在阿富汗戰爭中的裝備購置和保養支出,以及其在肯亞的腐敗事件等等。[20]2010年4月,維基解密在一個名為「平行謀殺」(Collateral Murder)的網站上公開了一段2010年7月12日美國軍隊在巴格達空襲時,美國空軍飛行員在巴格達利用阿帕契直升機攻擊及殺死包括數名伊拉克記者在內的無辜平民的視頻。同年7月,維基解密再發表阿富汗戰爭日記,內容包含逾76,900份關於阿富汗戰爭文件,在此之前這些文件都未曾公開[21]。同年10月,維基解密和主要商業媒體公司合作,又公開了逾400,000份文件,稱為伊拉克戰爭紀錄。這使得每起在伊拉克,以及跨越伊朗邊界的死亡事件的地點,都可以在地圖上找到。[22]2011年4月,維基解密開始公布與被關押在關塔那摩海灣拘留中心的的囚犯有關的779份機密文件。[23]
2010年11月,維基解密與全球傳媒集團合作發布了帶有部分刪節的數萬份美國外交電報。2011年9月1日,一份維基解密的存檔中的美國國務院外交公報的一個未刪節的加密版本曾被通過Bittorrent公布數月的訊息傳開,並且金鑰(似乎是密碼)曾可被那些知道去哪裡尋找的人利用。維基解密指責它之前的合作夥伴——《衛報》,以及該報記者David Leigh,他在一本2011年出版的書中洩露了金鑰[24],而衛報則辯解是維基解密把事情做得過大以致於使得金鑰的洩露只是時間問題。[25]鏡報報導了一個暗示兩邊都出了錯的更加撲朔迷離的故事。[26]這次事故引發了對於電報門事件可能威脅無辜的廣泛的擔憂。[27][28]
目錄
[隱藏]組織歷史[編輯]
建立[編輯]
域名wikileaks.org被註冊於2006年10月4日。[4]網站在2006年12月亮相併公布了它的第一份文件。[29]自從2007年1月後,朱利安·保羅·阿桑奇就一直代表著維基解密。[30]按《連線》雜誌所述,一個志願者說阿桑奇曾在私人場合描述自己為「(維基解密)組織的心臟和靈魂,它的建立者、哲學家、發言人、原始碼編寫者、組織者、財務官等」。[31]包括《紐約客》(2010年6月7日)雜誌在內的多家媒體指出,澳洲籍的網路行動人士朱利安·保羅·阿桑奇是網站的創辦人及主編。[13]維基解密曾宣稱網站是由來自美國、台灣、中國大陸、歐洲、澳大利亞和南非的政治異見者、記者、數學家以及小型公司的技術人員所創立[32]。截止2009年7月,網站已經有超過1,200名註冊志願者[32]並有包括阿桑奇在內的9人被在公告欄上列作顧問,其中一些人否認與該組織有關。[33][34]
維基解密在創立時曾為使用者可編輯的網站,但隨後轉型為較傳統的單向發布模式,不再開放使用者進行評論或編輯。維基百科創辦人之一的吉米·威爾斯表示維基解密並不是一個wiki網站。[35]除了使用「維基解密」這個名字,截止到2010年五月,這個網站從來沒有使用過基於維基的技術。雖然維基解密和維基百科的英文名稱Wikipedia中都有「wiki」名詞,中文亦翻譯成「維基」,但兩者之間並無關聯,[36][37]英文「wiki」並不是一個品牌名稱。Wikia,一個與維基媒體基金會有鬆散聯繫的組織,為了「保衛商標」在2007年購買了幾個與維基解密相似的域名(包括wikileaks.com和wikileaks.net)。
目標[編輯]
維基解密網站宣稱他們的目標是「把重要新聞和資訊帶給公眾...我們最重要的事情是與新聞故事並肩,發布來自資訊源頭的第一手資料以使讀者和史學家可以看到真相存在的證據。」
組織的另一個目標是確定告密者和記者未被因為傳送敏感或分類文件而審判入獄。「下拉框」(目前無法使用)曾作為一種「新穎、安全和匿名的給資訊源向我們的媒體傳輸機密文件的方式。」
在一次The Colbert Report訪談中,阿桑奇在談論政府對言論自由的限制時,說道:「它雖不是最終的自由,然而言論自由能夠監管政府和法律。這就是為什麼在美國憲法中的權利法案說國會無權制定剝奪傳媒自由的法律。它把言論自由權放到比法律更高的地方,這些權利優先於法律,因為事實上是這些權利創造了法律。每一部憲法,法律中的每一條都來自於資訊的流動。相似地,每一屆政府的選出都是人們對世界的理解力所造就的結果。」[38]
這個專案已經制定了與Daniel Ellsberg的在1971年對五角大樓文件泄密事件的比較。[39]在美國,這種泄密可能受到法律保護。美國最高法院已經作出裁決,憲法可對至少活躍在政治領域內的言論者保證其匿名權。作家及記者Whitley Strieber談及該項計劃的益處時指出:「泄露一份政府文件可能意味著入獄,但是刑期可能非常短。然而,在很多地區它就意味著長期的監禁甚至是死亡,比如中國和部分非洲國家以及中東。」[40]
維基解密曾獲得數個獎項,包括2008年的《經濟學人》雜誌「新媒體獎」[41]。維基解密在2008年發表了《肯尼亞:鮮血的哭泣 - 司法審判之外的殺戮和失蹤》(Kenya: The Cry of Blood – Extra Judicial Killings and Disappearances)文件[42],這篇由肯尼亞國際人權協會所發表之關於肯尼亞警察濫殺的報導,在2009年6月獲得了國際特赦組織所頒發的英國媒體獎(「新媒體」類別)[43]。在2010年5月,《紐約每日新聞報》將WikiLeaks列為「徹底改變新聞界的網站」中的第一名[44]。
網站運作[編輯]
按2010年一月的採訪,維基解密團隊由五個職員以及800個臨時工作者組成,他們中沒有一個人得到報酬。維基解密沒有官方總部。
主機[編輯]
維基解密形容自己為「一個對大量來源不明的洩密文件不進行審查的系統」。[45]該網址可被多個伺服器使用且不同的域名伴隨著大量的阻斷服務攻擊,同時它的切斷服務來自不同的域名解析系統提供者。[46][47]
直到2010年8月,維基解密一直使用PRQ的主機,一個提供「高度安全性,零故障的主機服務」的瑞典公司。據說PRQ公司「幾乎沒有關於其客戶的資訊,很少進行維護」。[48] 維基解密網站代管在以堅持客戶匿名著稱的瑞典網路服務提供商PRQ.se,這家公司可以承受法律壓力和網路攻擊。然後送到位於比利時的伺服器上,再送到「另一個法律上較友善的國家」,然後這些文件被刪除,轉存到其他地方。由一批匿名的工程師提供技術維護,整個流程和提交的文件都被加密,並使用經過修改的Tor網路匿名傳輸,整個系統即使核心成員也無法全部進入。此外,維基解密還在系統中一直傳遞許多虛假的提交文件,以使真正的文件難以被發現[49]。
現在[來源請求],維基解密的主機主要由建在一座核掩體中的Bahnhof公司提供。[50][51]其他伺服器以瑞典伺服器為中心分布於全世界。[52]阿桑奇曾說伺服器設定在瑞典(及其他國家)「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能為這個網站的泄密行為提供法律保護」。他認為瑞典憲法給予了那些資訊提供者完全的法律保護。[52]在瑞典,當局對任何類型的報紙的訊息來源的問詢都是被禁止的。[53]這些法律,以及PRQ的主機,讓任何一個政府迫使維基解密下線的行動都變得困難,它們設定了一個能抵禦來自任何牢騷者的訴訟的保護傘,保護了維基解密的自由。維基解密在秘密地點維護他們的伺服器、刪除伺服器記錄檔並使用軍事級別的加密技術來保護資訊源和其它機要資訊。」該種伺服器組織形式被稱為「防彈主機」。[48][54]
在這個放置在舊伺服器上的位址變成一個駭客拒絕式服務攻擊的目標後,維基解密把其位址移到了亞馬遜的伺服器上。[57]然而隨後不久,該網址在亞馬遜伺服器上被「廢止」。[57]在一份公開聲明中,亞馬遜說維基解密未遵守它的服務條款。公司進一步解釋說,「它們違反了條款的幾個部分。比如,我們的服務條款聲明『你顯示或授權顯示的內容,不能用於支援違法或者可能導致某人或法律實體受到傷害的行為。』顯然,維基解密顯示了這種內容。」[58]之後維基解密決定安裝由法國OVH公司提供的屬於維基解密自己的伺服器。[59]在受到來自法國政府的批評人士的刁難後,該公司轉於尋求兩個法院進行針對為維基解密提供伺服器案的裁決。當里爾的法院迅速傾向於迫使OVH關閉維基解密網站時,巴黎法院聲明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研究高技術議題。[60][61]
2010年11月4日,阿桑奇告訴瑞士電視台TSR他急需在中立的瑞士尋求政治庇護並建立一個維基解密基金以把各種工作移到這裡。[65][66]按阿桑奇所言,瑞士和冰島是僅有的幾個能讓維基解密感到可以安全地工作的國家。[67][68]
域名伺服器[編輯]
維基解密曾經使用EveryDNS的域名解析服務,該域名伺服器曾受到DDoS攻擊。攻擊影響了EveryDNS的服務品質,故而該公司撤除了對維基解密的服務。資深的維基解密支持者通過一次DDoS攻擊報復了EveryDNS。此外,由於部落格中的錯誤,一些支持者誤將EasyDNS當做EveryDNS,隨後數量可觀的支持者參與了對EasyDNS的抵制,最終迫使EasyDNS決定提供域名解析服務給維基解密。[69]
洩密文件審查[編輯]
維基解密宣稱它從未發布過被錯誤認定的文件。文件在發布前都經過評估。為了回應公眾對於誤導或欺詐性泄密的可能性的質疑,維基解密聲明誤導性泄密「已經被很完美地放在了主串流媒體中。維基解密難以再對其進行補充。」[70] FAQ聲明:「最簡單和最有效的對策是建立一個由能審議和討論解密文件的獲知全部資訊的讀者和編輯組成的世界性的組織」。[71]
按阿桑奇在2010年的聲明,被提交的文件由一個五人討論組進行稽核,五人有各自擅長並司職的領域,比如語言或者編程,如果泄密者的身分未被確認討論組還會調查泄密者的背景。[72]在這個討論組中,朱利安·保羅·阿桑奇擁有對文件評估的最終決定權。[72]
維基解密每天接到約30份用戶匿名提交的文件,一般他們會先經過顧問和志願者團隊的可信度稽核後,以原始的、未經編輯的形式把那些可信的材料貼出來,並附上評論[49]。
法律現狀[編輯]
法律背景[編輯]
維基解密的法律地位非常複雜。阿桑奇將維基解密視作一個保護告密者的中間組織。擔心被曝光或受到懲罰的告密者可以洩密給維基解密,之後由維基解密幫他們洩密給媒體,這種方式勝過直接告訴媒體。[73]它的伺服器遍及歐洲且可以通過任何一個未受到資訊審查過濾的網路介面接入。該組織總部位於瑞典,因為這裡有全世界最嚴格的法律來保護這些重要的泄密者資訊。[74][75]維基解密宣布它不會懇求任何泄密資訊。[74]然而,阿桑奇曾在在馬來西亞舉行的Hack In The Box會議上要求一群駭客和安全研究員來幫助自己尋找在"2009泄密最高通緝令"清單上的文件。[76]
可能面臨的犯罪指控[編輯]
美國司法部在外交電文泄露開始後不久就展開了針對維基解密的調查。[77][78]司法部長Eric Holder證實該調查「不是暴力恐嚇」,而是「一個積極的,持續的犯罪調查。」[78]《華盛頓郵報》報導,司法部正在醞釀對其提出間諜罪指控,一份前任公訴人的提議指出其困難之處:第一次憲法修正案保護媒體言論自由。[77][79]數個在最高法院進行判決的案例都表明了憲法支援非法獲得資訊並發布給公眾的人其在取得過程中並沒有違反法律的立場。[80]聯邦檢察院也本打算以買賣國家財產罪控告阿桑奇,但因為外交電文要機密於物理財產,這種方式也面臨障礙。[81]任何對阿桑奇的指控都需要將阿桑奇引渡到美國,根據先前的從瑞典進行引渡的案例,這一步總是製造了複雜的司法流程和潛在的時間上的拖延。[82]阿桑奇的一個律師說,另一方面,他們正在力爭把阿桑奇引渡到瑞典因為他可能被引渡到美國。[83]阿桑奇的律師馬克-斯蒂文斯曾「聽說來自瑞典作家的訊息在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德里亞有一個高階陪審團」聚集並討論有關維基解密案件的犯罪指控。[84]
在澳大利亞,當局和聯邦警署沒有聲明維基解密所觸犯的法律,但是總理吉拉德曾聲明組建維基解密基金會和從外國竊取美國政府的保密文件是非法行為。[85] 吉拉德在之後的對其聲明的解釋中參照了那句「最初美國新兵對資料的盜竊行為的嚴重性勝過阿桑奇先生」。[86]Spencer Zifcak,一個名為自由維多利亞的澳大利亞公民自由組織的主席,提醒人們,沒有控告和完整的審判流程及結果就不能說維基解密是一個非法組織。[87]
當許多政府對阿桑奇發出威脅時,法律專家本-索爾駁斥道,把阿桑奇做為犯罪者或者恐怖分子的全球性的污衊戰爭的目標沒有任何法律基礎。[88]美國憲法權利中心發布了一份聲明,在聲明中用「多個法律觸及不到或者謬誤的案例」強調了有關拘捕阿桑奇的危險性。[89]
安全文件[編輯]
2010年7月29日,維基解密在阿富汗戰爭記錄檔頁面添加了一段1.4GB的安全文件。該文件使用AES加密。同時出現了一種猜測,該文件用以防止對維基解密網站的遮蔽或對朱利安阿桑奇的謀殺或者秘密逮捕,一旦危險發生口令就被公布出來,如同dead man's switch中的情節。接下來的頭幾天維基解密開始發布美國外交電文,美國電視廣播網CBS預言道「如果任何事情發生在維基解密或者阿桑奇身上,一把鑰匙將被公諸於眾去開啟這份文件。之後這裡就再也沒有什麼能阻止這些資訊像夜火一樣傳播因為如此多的人已經複製了它。」CBS通訊員Declan McCullagh說,「現在最流行的說法是這份安全文件包含了會使得美國政府特別尷尬的資訊。」
財政[編輯]
維基解密是一個非盈利組織,很大程度上靠志願者支援,並獨立於公共捐助。它的融資方式包括傳統的銀行匯款和線上支付系統。年度開支被估計已達€200,000,主要用於伺服器維護和應付官僚,但是如果只依靠志願者把現在的工作全部完成的話其支出被曝可能將達到€600,000。[90]
維基解密的律師常常無償工作,且在一些情況下維基解密還會得到來自媒體的法律援助,比如Associated Press,洛杉磯時報和國家報紙出版商聯合會。[90]維基解密僅有的資金流來自捐助,但是也被認為還有其他的選擇,比如拍賣文件早期連結位址。[90] 2011年九月,維基解密開始通過在Ebay上拍賣專案來募集資金,阿桑奇同時也在Sydney's Festival of Dangerous Ideas上告訴讀者這個組織可能將無法維持下去。
融資模式
Wau Holland Foundation幫助對維基解密的募捐活動。2010年7月,該基金會聲稱維基解密得到的捐款僅僅用於裝置的購置維護搬運,以及購置網路頻寬上,而不用於支付人員工資。[91] TechEye上的一篇文章這樣說:
作為一個在德國法律下負責任的慈善團體,對維基解密的捐助可能由基金會來支援。資金先由第三方保管,在泄密者遞交包含一份支付證明的聲明後再把錢交給維基解密。該基金會不支付任何種類的薪酬[sic]給維基解密員工,該說法被維基解密前德國代表Daniel Schmitt(真名Daniel Domscheit-Berg)[92]在國家電視台上證明。[91]
然而,2010年,Wau Holland Foundation聲明有四個永久員工,包括阿桑奇在內,已經開始接受工資。[93]
2009年12月,維基解密宣布它正在經歷一次財政危機並且關閉了除呈交新材料的一個小窗口以外的所有網站入口。[94] 原始材料的發布變得不再可行,僅僅能夠在一些維基解密的非官方鏡像網站上繼續使用該功能。[95]維基解密在其網站上宣稱一旦資金到位這些操作就能重新開始全面進行。[96]維基解密把該行動視作一種打擊「去確保每個與此相關的人停止平凡的工作並真正花時間來提高收入」。[90] 2010年1月6日該組織開始計劃收攏資金,還沒到2010年2月3日維基解密就宣布他們的最小募資目標已經達到。[97][98]
2010年1月22日,PayPal關閉了維基解密募資的帳戶並凍結了它的資產。維基解密說這在之前就發生過,且「沒有明確的原因」。[99]該帳戶在2010年1月25日重建。[100] 2010年5月18日,維基解密宣布它的網站和資料庫存檔被大批流量堵塞。[101]
2010年7月,維基解密參與爭奪來自John S. and James L. Knight Foundation基金超過五十萬美元獎金,但是最後沒有獲得後兩場比賽資格[102]。維基解密通過Twitter評論,「維基解密在Knight挑戰賽中擁有最高的勝率,被強烈推薦給委員會但最終未得到獎金。誰都明白是怎麼一回事。」[103]維基解密說Knight基金會宣稱要頒獎給「『12個將影響新聞未來的團體』-但是沒有維基解密」對此維基解密對knight基金是否真的期望改變表示質疑。[102]一個Knight基金的發言人反駁了維基解密聲明的幾個部分,說「維基解密未被Knight員工推薦給委員會。」然而,他拒絕透露維基解密是否具有Knight顧問團的最高得票率,該顧問團沒有編輯,他們之中還有記者Jennifer 8. Lee,已經與新聞界在社會網路工作網站上完成了對維基解密的公關工作。[103]
2010年,維基解密在PayPal上收到€635,772.73捐款,少於€30,000的PayPal使用費,在2010年,還有€695,925.46來自銀行轉帳。12月總計收到€500,988.89,12月後之後由於PayPal的封殺,銀行轉帳成為了收入的主要來源。剩餘的€298,057.38在4月被收到。[104]
Wau Holland Foundation基金,維基解密一個主要的募資管道,宣布他們在2009年十月和2010年12月間收到了超過€900,000的公眾捐款,其中超過€370,000已經交給了維基解密。Hendrik Fulda,Wau Holland Foundation基金的副董事長,在PayPal封殺維基解密前提到該基金已經收到了兩倍於維基解密收到的來自PayPal的捐款。維基解密的解密行動需要「一系列的支援」,該基金曾在維基解密開始發布外交電報後數周內成為其最強力的支援。[105][106]
文件公開[編輯]
2006–08[編輯]
2006年12月,維基解密發布了它創建以來的第一份文件,由索馬利亞反對派領導人謝赫·哈桑·達赫·阿威斯簽署的一份「秘密文件」,聲稱將對政府官員處以死刑,因為他們僱傭「罪犯」來襲擊他人。"這份文件是在中國駭客通過Tor網路傳送的資訊中找到的[49]。2007年11月,一份2003年版詳述美軍在關塔那摩監獄對待囚犯行為的Delta集中營標準操作程式被公布。[110]這份文件曝光了一些囚犯被限制進入國際紅十字委員會接受治療等的做法,而美軍曾再三重申他們反對這種做法。[111] 2008年2月,維基解密發布了有關瑞士銀行Julius Baer在開曼群島島堤建設中的進行非法活動的文件,該事件迫使該銀行起訴維基解密並獲得暫時關閉wikileaks.org的禁令。[10]加州法院曾使維基解密的服務提供商在2008年二月18日遮蔽了該網站的域名(wikileaks.org),雖然該銀行本來只希望讓那些文件被刪除但是維基解密錯過了私下交涉的機會。[112][113]網站的鏡像被其支持者迅速建立。同時就在這個月,法院參照憲法第一修正案中的對於司法裁判權的關切,推翻了它先前的決定。2008年3月,維基解密發布了被他們稱作「科學論派的集密聖經」,三天後他們收到數封信件威脅要控告維基解密侵犯其版權。[114] 2008年9月,2008美國總統宣戰期間,莎拉佩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的重要政治夥伴)的Yahoo信箱Anonymous成員竊取,內容發布在維基解密上。[115] 2008年11月,英國國家黨成員名單短暫地出現在一個部落格上後被張貼在維基解密上。一年後,2009年十月,另一份BNP的成員名單被解密。[116]
2009[編輯]
2009年1月,維基解密公布了86份捲入2008年秘魯石油醜聞的秘魯政治家和商人的電話竊聽記錄。[117] 2月,維基解密發布了委員會研究服務報告,[118]緊接著3月,參議院Norm Coleman選戰的捐款人[119][120]和一系列Barclays Bank的文件(文件曾被衛報要求在網站刪除)。[121] 7月,它發布了一份涉及一起曾於2009年發生在伊朗的Natanz核工廠的嚴重核事故。[122]之後的報導把這起事件與Stuxnet蠕蟲病毒相提並論。[123][124] 8月,在冰島的銀行崩潰不久前,來自Kaupthing Bank的內部文件被解密,該事件導致了2008-2011年冰島金融危機。文件顯示似乎有大量資金被帶給許多銀行所有者,同時大量債務被抹掉。[125] 10月,Joint Services Protocol 440,一份英國的建議證券服務如何避免洩密的文件被維基解密曝光。[126]不久後,一份曾被物流公司Trafigura用於停止衛報在一次有關象牙海岸的有毒傾銷事件內部洩露文件的報導中的禁令被宣布。[127][128] 11月,它為氣象學家間交流的電子郵件做了備份,即使他們最初未被解密者告訴維基解密。[129][130]它又發布了57,000份在11 September attacks發生之日攔截的尋呼資訊。[131]在2008年到2009年間,維基解密發布了的澳大利亞、丹麥和泰國的禁止或非法網站位址。這些遮蔽最初是為了保護兒童遠離色情資訊以及阻止恐怖主義,但是這份解密顯示還有其他一些與此無關的網址同樣在列。[132][133][134]
2010[編輯]
2010年二月中旬,維基解密收到來自美國雷克雅未克大使館涉及Icesave醜聞的外交電文,該電文在2月18日被公布。這份被稱之為雷克雅未克13的電文,該電文是美軍士兵布拉德利·曼寧提供給維基解密的加密文件中的第一份。2010年3月,據報有一份由美國軍方反諜報機構在2008年製作的軍方機密報告稱,維基解密網站的行為已經對美國軍方機構的「情報安全和運作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這份機密報告稱,該網站上洩漏的一些機密可能會「影響到美國軍方在國內和海外的運作安全。」該報告是在3月15日被洩露到了網上[135]。4月,一段2007年7月12日美軍在巴格達進行空中打擊的加密影片被發布,影片中顯示兩個路透社雇員在被飛行員錯誤認為攜帶有武器後遭到攻擊,而實際上那只是照相機。[136][137]周中,緊接著這次發布,「維基解密」成為Google趨勢中世界範圍內搜尋量上升最快的關鍵詞。[138]。2010年六月,曼寧在其聊天記錄檔被前駭客Adrian Lamo交給當局後被拘捕,後者曾吐露真相。曼寧被曝曾告訴Lamo他曾經泄露過"Collateral Murder"(平行謀殺)影片,此外還有Granai airstrike和大約26,000份外交電文給維基解密。 2010年7月25日,維基解密通過英國德國《明鏡》和美國《紐約時報》公布了92000份美軍有關阿富汗戰爭的軍事機密文件[139]。7月末,一份1.4G的「安全文件」被添加到阿富汗戰爭記錄檔頁面,如果阿桑奇受到任何傷害該文件的金鑰就會被公布。 2010年8月25日,維基解密再度發表一份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分析備忘錄,裡面主要是述及「如果恐怖分子號召美國公民在美國組織攻擊活動並作為攻擊基地,會有何相關影響」作分析[140]。 2010年10月,緊接著阿富汗戰爭機密文件洩露的訊息,391,832份有關伊拉克戰爭的文件被發布。[141] BBC引述五角大樓的話,把伊拉克戰爭記錄檔稱為「歷史上最大的維基解密文件。」媒體報導了這些有關美國政府在2003年對伊拉克當局嚴刑逼供行為放任不管的秘密文件。
洩露美國外交電報
2010年11月28日,維基解密洩露和西班牙(國家報)、法國(世界報)、德國(鏡報)、英國(衛報)和美國(紐約時報)的五家媒體開始同時公布251,287份來自美國遍布全世界的274個大使館發給美國國務院的自1966年12月到2010年2月28日秘密(不包括最高機密)文傳電報中的第一批220份。維基解密計劃在數月時間內發布該文件的完整版本。[142]。外交電報涉及許多美國關注物件以及其外事人員盲目的評論:來自數量眾多的使館對於其所在國的評論和褒獎;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動作;結束中東持續的緊張局勢的討論和解決方案;核裁軍的成果和阻力;反恐行動;對世界其它威脅的評估;與諸國的交易;美國情報和反情報部門成果;以及其他外交活動。包括中東、伊朗、朝鮮半島問題、中國官方駭客入侵事件和美國外交官員對一些國家元首的直白評價等。外界對維基解密這一行為褒貶不一,有僵硬的批判、預期或者褒獎,也有沉默。隨之到來的對美國政府的評價也多種多樣,包括嘲笑,同情,迷惘和驚愕。2010年12月14日,美國司法部以提供用戶註冊資訊或與維基解密為由傳喚Twitter。突尼西亞政府的倒台被部分歸因於解密電文中對其政府腐敗行為的揭露。
2011–12[編輯]
在2011年4月末,文件中涉及的關塔那摩監獄的囚犯得以釋放。[143] 2011年十二月,維基解密開始發布Spy Files。[144] 2012年2月27日,維基解密開始發布超過五百萬份來自德州總部的「全球情報」公司Stratfor的電子郵件。[145]
2013[編輯]
2015[編輯]
2015年4月17日,維基解密曝光了索尼和蘋果公司多個合作協定[149]。2014年,索尼的子公司索尼影視娛樂內網遭到駭客攻擊,大量機密外泄,索尼陷入被動;此次維基解密再度公開了被盜資訊,更多的商業機密被曝光,包括和蘋果公司多個合作專案;其中顯示,蘋果公司和索尼曾經協商電影商品植入合作。[150]
2015年6月23日,法國《解放報》依據維基解密文件報導,美國國家安全局至少在2006年到2012年5月陸續竊聽3位法國總統雅各·希哈克、尼古拉·薩科吉、法蘭索瓦·歐蘭德;報導表示,雖然這些文件被列為最高機密,但並沒揭露太多法國國家機密,只是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對法國很有興趣。
2015年7月4日,維基解密公布美國國家安全局要美國情報人員監控的29組巴西政府電話號碼名單,監聽目標包括總統迪爾瑪·羅塞夫、總統助理、總統秘書、總統幕僚長、總統府、總統專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