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方到西方[編輯]
如欲改善與西方世界的政治及經濟關係,要面對最大的障礙仍然為東歐的鐵幕,只要蘇聯軍隊會從中干涉的陰影還存在,便很難從西方吸引經濟支持和資助國家重建。戈巴契夫力求東歐各國模仿他的改革開放。當匈牙利和波蘭的改革派在自由化的激勵之下變得更活躍,但其它東歐集團的國家仍然公開對改革表示疑慮而規避,過去經驗已表示雖然蘇聯的改革是可受到控制的,但東歐國家內部求變的壓力可能會劇烈到讓改革失控。這些政權從產生到生存都完全依賴於蘇聯的軍力和援助以支撐,而產生類似蘇聯的集權統治。許多史達林主義的共產黨統治者們認定戈巴契夫的改革將不長命,例如東德的埃里希·昂奈克、保加利亞的托多爾·日夫科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古斯塔夫·胡薩克頑固地忽略了要求變革的呼聲。前東德政治局的一位成員宣稱道:「你的鄰居換新牆紙,並不意味著你也要換。」。[4]
影響[編輯]
葉門統一[編輯]
80年代末,由於蘇聯從南葉門撤軍以及東歐共產政權的相繼垮台,實行多年社會主義的南葉門迫於經濟形勢和外交孤立局面,最終尋求和北葉門統一。90年4月南北葉門元首在阿拉伯葉門的塔茲簽署《統一協定(草案)》。1990年5月22日葉門共和國宣告成立[5]。
1990年蒙古民主革命[編輯]
對國際共運的影響[編輯]
法、意、西等國的共產黨自蘇東劇變至今,黨員人數逐步減少,在議會選舉中的選票不斷下降,黨報發行量也大幅下降。[7]
冷戰的結束[編輯]
1989年12月3日,美蘇兩國領袖在馬爾他的高峰會上宣佈結束冷戰。1990年7月,西德總理赫爾穆特·科爾說服戈巴契夫不反對德國在北約組織下實現統一,以作為德國持續經濟援助蘇聯的回報,清除了兩德統一的最後障礙。
1991年7月1日,華沙條約組織在布拉格的會議中宣佈正式解散。在同月的高峰會上,戈巴契夫與美國總統老布希建立美蘇戰略夥伴關係,使冷戰走向終結。老布希總統稱在1990年至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中,實現美蘇合作,從而在處理雙方及世界問題上打好基礎。
蘇聯的解體[編輯]
1991年8月19日,蘇共中的保守派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軟禁了當時正在黑海畔渡假的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是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僅維持3天便宣告失敗。雖然戈巴契夫在政變結束後恢復了職務,但聯盟中央已經無法控制在平息政變的過程中大大加強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勢力。俄羅斯總統葉爾欽下令宣布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布辭職,並「建議」蘇共中央委員會自行解散,讓下屬各黨組織自尋出路。很多共和國的共產黨或自行解散,或更改黨名為「人民黨」,「社會民主黨」等,這就標誌著立國六十九年的蘇聯解體。
參考文獻[編輯]
- ^ 1.0 1.1 O'Neil 1997,第1頁
- ^ The Legacy of Communism: Poisoned Minds and Souls. Elisabeth Tamedly Lench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1993
- ^ 3.0 3.1 3.2 3.3 久保慶一. 引き裂かれた國家―舊ユーゴ地域の民主化と民族問題. 日本、東京: 有信堂高文社. 2003年10月10日. ISBN 978-4842055510.
- ^ Steele, Jonathan. Eternal Russia: Yeltsin, Gorbachev and the Mirage of Democracy. Boston: Faber, 1994.
- ^ 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7月.葉門統一模式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 ^ 社會主義蒙古的轉身
- ^ 21 世紀初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若干特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