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星期三

「第一孫子」講話對比 差別就那麼大

兩岸「第一孫子」講話對比 差別就那麼大
一,中國大陸第一孫子:毛新宇
毛新宇,1970年生,毛澤東嫡孫,軍事科學院博士,專業研究其祖父生平,少將軍銜。
毛新宇少將是軍事科學院博士,專業據稱是研究其祖父生平,其最著名的「研究」成果:
1、號稱毛澤東帶領全國人民打跑了日本人,「共消滅了日軍150萬」。
2、吹捧毛澤東「直到逝世前一分鐘仍然在讀書」,並稱「這一點真是太偉大了。他不是一般人!一般人早躺床上不動了。」
3、吹噓所謂「一旦現代人讀懂了我爺爺的思想,財富是無限量的。」
最驚人的建議:
1、呼籲把毛澤東誕辰、忌辰列為法定節假日。
2、籌建「毛澤東思想系」。2008年10月,毛新宇在廣州松田職業學院給大學生作報告時透露,他將在該校籌建「毛澤東思想系」。
二,中國台灣第一孫子:蔣友柏
蔣友柏,蔣介石曾孫,蔣經國的孫子。蔣友柏畢業於紐約大學,身高1.85米,長相俊朗,擁有俄羅斯血統。台灣女性的夢中情人排行榜的」政治社會組男性」中,蔣友柏位居第二。不是將軍,也不是學者,而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公司總裁,他自己創立了GOODCHOICE澄果設計公司,成績相當不錯。
最忤逆的態度:
1、「當時的政府殺了那麼多人,雖然殺人並不是我曾祖父親手扣的扳機,但畢竟他在當時代表的是那個執行的政府。」
2、直言「我家人曾經迫害台灣人民」。2007年5月,蔣友柏在接受周刊訪問時,直言「我家人曾經迫害台灣人民」,對曾祖父蔣中正與國民黨提出評價及反省,並坦言:「國民黨有沒有殺人?有,這是事實,所以『在上海殺』還是『在台灣殺』不重要」。
3、贊成「去蔣」,建議國民黨不要反「去蔣化」。主要的理由是「每次當藍綠兩黨為了選票在廉價地操作兩蔣的時候,困擾的是我的家人,傷害的是整個台灣」,今天的台灣應該要邁入后蔣時代,「不要再將兩蔣作為一種圖騰」。「兩蔣有沒有做錯事?當然有。」
對於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中正紀念堂改名和蔣介石銅像拆除風波,蔣友柏說,他基本上贊成把「大中至正」牌匾換成「自由廣場」,「國民黨建立中正紀念堂原本就不對。」
「我不曉得我的後代,將如何看那尊銅像,看那個在台北市中心佔地幾千坪的紀念堂,但是我知道是錯的,任何國家領袖在他過世后馬上就樹銅像蓋紀念館不是什麼光榮的事,要做也要等他死後100年。假如100年後的人民還想替你鑄銅像蓋紀念堂,那才表示你真的偉大。」
兩家後人,孰高孰低,立見分曉。
三,關於蔣介石與毛澤東的一個比較
前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研究生周亞輝曾撰文,從傳統比較法與現代比較法兩個角度對蔣、毛二人進行比較。
文中稱,中國民間的傳統比較法是以福祿壽等個人利益指標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的。現代比較法則把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大小作爲衡量其人生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作者認爲,在衡量政治人物的成功時,應以對社會的貢獻爲主要指標。
用傳統方法比較蔣介石和毛澤東
壽,毛澤東祇活83歲,蔣介石活了88歲。毛澤東在壽命上輸給了蔣介石。
祿,毛澤東和蔣介石分別當了中共和中華民國的頭號政治人物。但毛澤東祇當了26年(1949~1976),而蔣介石當了48年(1927~1975)。有人說,1949年後,蔣介石退守臺灣,不算數。但必須說明的是,國際社會不接納中共和毛澤東,直至1971年底中共才被允許進聯合國,而這個允許進入還是毛澤東、周恩來大搞金錢外交的結果。而中華民國直至1971年底還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美國1979年才與中共建交,之前與中華民國維持外交關係。
福,毛澤東家6名近親死於非命。毛死後,其妻江青侄子毛遠新,近臣皆沒有好下場。蔣介石的髮妻死於日本人的轟炸。蔣死後,兒子蔣經國在台繼承權位是衆望所歸。至今臺灣人民仍懷念蔣經國先生,因爲他在政治民主化和經濟現代化方面對臺灣有巨大貢獻。
用現代方法比較蔣介石和毛澤東
(一)毛澤東在搞共産痞子革命的過程中和取得政權後,至少導致一億中國人民非正常死亡。而蔣介石並無類似紀錄。
(二)毛澤東氣量狹小,將劉少奇等一大批共產黨幹部整死。蔣介石寬宏大量,唯才是舉。例如,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曾發動中原大戰攻打蔣介石,甚至險些炸死蔣介石。但他們被蔣介石打敗後,蔣介石仍用李宗仁做副總統,用閻錫山當行政院長。
(三)毛澤東實行愚民政策,閉關鎖國。蔣介石則勵精圖治,改革開放。
(四)毛澤東在中國復辟了帝制,斷送了共和。蔣介石則力行憲政和三民主義。
(五)蔣介石保護私有財産權,而毛澤東則領導共匪殺人越貨,霸人財産。
(六)毛澤東淫亂,而蔣介石不能稱之淫亂。
(七)毛澤東直至56歲才竊據大陸。蔣介石英明神武,文武蓋世,祇有41歲就統一了大陸。有人會問,毛澤東把蔣介石趕到了臺灣。作者的回答是,中國人民不爭氣錯誤地接受了共產黨的迷惑毒害。錯不在蔣介石,而在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自己。
這些比較還可繼續下去。作者的結論是﹕毛澤東將遺臭萬年,蔣介石則千古流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