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星期五

【昨天的十月圍城】孫中山與黑龍會!《下》

孫中山與其它的「亂黨」在黑龍會的撮合下成立了同盟會,所有的革命勢力不止匯集到了一起,還跟外國勢力勾結,想要出賣滿人的老家,這當然是滿清政府最痛恨的事。這就好像今天台灣裡有人與共產黨勾結,並由共產黨提供金錢與武器支援,準備暴力推翻今天的台灣政府,然後成立新的政權,並與共產黨約定將濁水溪以南,台獨份子比較多的地區直接割給共黨產統治。在當時同盟會的成立是非常大張旗鼓的,並且成立了機關報「民報」來鼓吹革命思想,當時中國各大城市都有各國的租界,在租界裡滿清政府管不到,這些鼓吹革命的「違禁報紙」都是可以自由流通的,也因此許多人都利用這些管道接觸到這些報刊(註三),滿清政府擁有自己的特務機關,不可能不知道同盟會的成立,更不可能不清楚背後重要的推手就是黑龍會。
滿清政府的特務機關當然也在東京、檀香山、香港這些革命黨人常常出沒的地方派有間諜,搜集這些「亂黨」的行蹤動向,同時也對這些「亂黨」祭出誘捕刺殺的手段。在同盟會還沒有因為孫中山醜聞與內鬨而瓦解前,身為同盟會第一屆領袖的孫中山,當然是滿清政府的眼中釘、肉中刺,一直希望能除之而後快,因此雖然孫中山平日常常公開活動,鼓吹革命,四處演講,但是身邊都是有貼身護衛的,特別是在滿清特務最多的日本(註四),其貼身護衛更都是黑龍會裡武士出身的搏擊高手,不過電影裡應該不會出現日本武士幫忙保護孫中山的橋段,因為這樣就太不政治正確了。就像台灣拍的古寧頭戰役電影裡,也不會出現幫忙打仗的日本軍官,在講八一四大捷的筧橋英烈傳裡,也不會出現以志願軍名義到中國參戰的俄國飛行員(註五)。
而滿清政府也三番二次利用政治壓力,希望將孫中山趕出日本,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考量,就是想要破壞孫中山與日本極右翼團體之間越來越緊密的合作關係。這一點後來奏效,也間接促使本來就有許多內部矛盾的同盟會提前因醜聞而瓦解,孫中山被排除在主要革命團體之外,在中國在地革命組織文學社與共進會革命成功後,才趕回中國成立臨時政府,但是無奈武昌起事首義之功已經不在孫中山身上。在各省宣佈獨立時維持政局的立憲派人士與武昌起事的人馬,希望以總統大位換取袁世凱的倒戈時,被狼狽的趕下台。而孫中山最後會同意自己下台,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在於打算競選第一屆的正式總統。但是無奈大選結束,由同盟會所改組而成立的國民黨,雖然在席次上為國會第一大黨,但是卻未過半,袁世凱的北洋勢力與立憲派所成立的政黨形成穩定多數,孫中山總統大夢幻滅,最後決定全面武裝叛亂搞所謂的「二次革命」。社會輿論多表反對,連舊同盟會裡興中會系統的老同志也不認同。同屬同盟會,但是卻已經完全翻臉的光復會系統更是整天攻擊漫罵孫中山,孫中山在眾人皆曰不可的情況下,再找舊日支持他的日本勢力支持他,但是政治是現實的,孫中山能為了利益,許諾如果支持他的革命起事,就讓日本在日後能「領有蒙滿」,那袁世凱又有何不可。日本許多過去支持孫中山的勢力,轉而支持與袁世凱打交道,這也讓孫中山怒不可遏,在後半生裡一直指控袁世凱勾結日本,賣國求榮。
但是大批黑龍會人員參與同盟會是事實,許多人甚至一生致力於參加中國的革命起事。本來可能成為中國第一任內閣制總理的宋教仁,在被刺殺前的貼身秘書就是日本人北一輝,據傳聞這些「革命友人」有些也充當日本間諜,負有匯報革命黨動向給日本政府與軍方的任務,但是除非出現更新的史料,否則這些說法在今日已經無法直接證實了,但是從各種間接的證據,其實還是可以看出他們那一代日本人普遍懷有「經略東亞大陸,建立大日本帝國」的浪漫雄心壯志,當然這對鄰國而言,就是痛苦的侵略印記。過去的教科書總是以捏造的田中奏摺為的日本預謀侵略中國的鐵證,但是在今日已經幾乎確定田中奏摺是偽造的了,其實如果願意把這段歷史講清楚,日本的野心可謂昭然若揭,不必再以偽造的田中奏摺作為日本預謀侵略中國的證據,只是這樣一來,就會扯出孫中山與日本糾葛不清的不堪歷史往事了。
日本在日俄戰爭後,從俄國手上得到關東州的租借權,已經在中國建立新的灘頭堡,同時在關東州的駐軍,就是後來講到中國近代史一定會講到的日本關東軍(註六),關東軍大力支持奉系軍閥張作霖,因此對於遠在廣州的國民黨興趣缺缺,這也間接讓孫中山在走投無路下投向前蘇聯,與共產國際合作,也因此孫中山既是中華民國的「國父」,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革命先進者」,因為孫中山讓中國共產黨可以在中國落地生根,其紅色溫床就是孫中山晚期「聯俄容共」策略下的結果。兩次的國共合作讓中國陷入萬劫不復的境界,在國共內戰、三反五反、文革、大躍進中,慘死在共產黨手裡的中國人暨其家屬,都應該對孫中山銘感五內。也由於這樣的歷史機緣,讓孫中山在國共兩個版本的架空歷史裡,都成為偉人級的歷史人物。這部電影選擇這個題材,可謂是兩岸通吃,不可謂不聰明啊。而後來日本傾全力奪取東北、黑龍江流域一帶,在某個層面上,也可以算是來要求當時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履行過去的承諾,因為這是這一個國家的國父孫中山曾經許下的政治諾言。而孫中山後來聯俄容共時,曾經與蘇聯代表聯合發表過一個「孫越宣言」,其實內容就是要反駁當時社會上批評孫中山,密謀出賣外蒙古與東北的利益給前蘇聯,好換取前蘇聯對他的支持。這就好像今天台灣電視上陸委會「捍衛主權」的廣告一樣,若社會上沒有這樣的質疑,又何必要花錢打這個廣告??這篇「孫越宣言」可謂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不過到底孫中山有無私下又將蒙古、東北的利益許諾給前蘇聯,除非再出現新的證據,否則已不可考,但是孫中山一生的政治事業,受到這些列強的支持是鐵一般的事實。在孫中山過逝後,也曾經留學日本的蔣介石,也與日本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蔣介石的黃埔建軍的第一批資本,也是蔣介石利用過去的關係,秘密去日本弄來的三百枝步槍。本篇最後,來張精彩的合照作結束,這是後來蔣介石初步掌握軍政大權後,於一九二九年前往日本訪問,尋求支持時,與「日本友人」的照片,合照者就是犬養毅與頭山滿。(完)
gh1

註三:在最近興起一種說法,就是指出過去被認為是「喪國辱權」的列強租界,其實對促進中國的現代化與共和的肇建,有關鍵性的影響。因為在租界裡,西方列強依照在本國時的法律,較允許言論與辦報出版的自由,而許多人因為經商、洽公、購物、工作的原因到租界時,就會接觸到這些書刊言論。甚至夾帶這些在滿清國土上為禁書禁刊的書報離開租界,到各地傳閱。而這樣的情況大大的幫助了自由民主改革思想的傳播。北洋軍閥與蔣介石在中國主政的時期,也仍然讓民間擁有自由辦報的自由,但是也因此讓共產黨有機會利用媒體來宣傳,這讓蔣介石潰敗來台後,加緊控制各種媒體。共產黨在當時靠這些自由媒體宣傳奪權,但是主政後迫害最深的也是這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記者、編輯。從一九四九年共產黨控制中國後到今天,中國對言論思想、出版辦報的控制,可算是中國歷史五百年來最廣最森嚴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橫行的明王朝恐怕也自嘆弗如。
註四:從滿清政府第一次派留學生出國開始,中國歷屆政府利用留學生當間諜就幾乎是常態。在滿清時代,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也就是日本,許多後來參與革命的人都留學過日本,因此日本也成為了革命運動的大本營,滿清政府也利用選派的留學生,就近監視當地革命黨的動態。中華民國成立後,選派的留學生也有許多擁有間諜身份,北洋政府時代,軍閥派出的留學生用以監視敵對軍閥勢力在國外的活動,蔣介石政府時代,用來監視反蔣介石政府的各種力量。中華民國政府潰敗來台灣後,派出的留學生用來監視共諜與台獨份子。特別是後者是這些拿國家獎學金出國留學學生的重責大任之一。除了辦報支持國民黨政權,為專制辯護外,有的還負責在各大學圖書館檢查報紙書刊,一發現對蔣氏政權不利的報導,就將該頁報紙撕毀或偷走。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派出的留學生只到共產國家,後來開放到西方留學後,這些中國留學生很多都被負予任務,用來監視民運人士與法輪功,同時竊取各種機密,打擊海外對中國人權現況不滿的批評,許多西方國家都曾經有這件事表達嚴厲的不滿,並且認為事態嚴重。
註五:蔣介石潰敗到台灣後,深感黃埔軍實在不堪用,遂以秘密管道召集了一批前日本皇軍的高階參謀軍官,成立軍事顧問團來協防台灣,又稱「白團」。而在中日十五年戰爭中期,首先到中國助戰的是蘇俄飛行員,這些飛行員以自願軍的方式到中國助戰,除了擔任教官訓練中國的飛行員,也積極參戰,八一四筧橋空戰,擊落日機的就很有可能是俄籍飛行員,當時日方在返航後,也是作此研判,惟目前無史料可以直接證實。但是俄籍自願軍在中國戰死後,仍然葬在中國,有俄籍志願軍的公墓,當時筧橋空軍基地裡想必有許多俄籍飛行教官,是十分肯定的事。
註六:關東軍的由來與關東煮是沒有關係的。這個地方是因為在山海關以東,故稱為關東州,最早是租借給俄國,後來日俄戰爭後,俄國將租借權讓與日本,日本在關東州成立關東總督府,後改為關東都督府,設立民政部與陸軍部,分管民政與軍事,後來為了加強由日本政府直接控制,廢除關東都督府。民政部改為關東廳,陸軍部改為關東軍司令部。簡稱為關東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