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星期三

“十月革命”並非密謀的政變


十月革命懶人包1
沙皇參與發動第一次大戰,但戰爭使俄國底層人民陷入死亡和饑餓的深淵,而上層統治者仍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1917年“三八”婦女節的食品短缺抗議終於演變為大規模罷工和起義,受夠了被當作“炮灰”的士兵也開始嘩變,加入革命陣營。幾天後,沙皇退位,統治俄國三百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結束。“麵包、和平、土地”,再加上立憲會議,成為千萬民眾的共同革命口號。
十月革命懶人包2
資產階級和舊貴族組成了臨時政府,但起義的工人和士兵也自發成立了“蘇維埃”(即“委員會”),後來再加入農民,成為工農兵代表會議。最初蘇維埃成立時,俄國社會民主黨中一些領袖對之抱有懷疑。但蘇維埃由於實踐直接民主,革命工兵通過這一機構來討論、表決和執行大小事務——從如何分配食物到如何結束戰爭和推翻皇帝,所以深得群眾支持。於是,在革命中心的彼得格勒,出現了上層和底層政權同時存在的“雙重權力”狀態。
十月革命懶人包3
臨時政府打算繼續戰爭,引發大規模示威,來自底層的壓力致使前者垮臺。同月,列寧返回俄國,發表《四月提綱》,號召反對臨時政府、結束帝國主義戰爭、繼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等。但黨的彼得格勒委員會以13票對2票否決列寧的提議。列寧經過艱辛的黨內討論才扭轉黨內意見。
十月革命懶人包4
第二次臨時政府在五月成立,成員包括溫和派社會主義者,其中社會革命黨的克倫斯基擔任陸軍和海軍部長。臨時政府向德國等同盟國發動“六月攻勢”,但很快被同盟國擊潰。此舉再次遭到國內底層反對,參與二月革命的起義士兵尤為不滿。
十月革命懶人包5
布爾什維克沒有加入臨時政府,但反戰立場使其在蘇維埃中的影響日益擴大,並迅速由地下黨變成了群眾黨,其“一切權力歸於蘇維埃!”的口號被廣為接受。托洛茨基也在七月加入該黨。同時臨時政府由於繼續戰爭及拖延土地分配等而大失民心。
十月革命懶人包6
工人和士兵開始在彼得格勒武裝遊行,要求蘇維埃取代臨時政府,形成革命群眾比部分布爾什維克領袖更為激進的局面。臨時政府調集忠於自己的軍隊鎮壓遊行,解除工人武裝並將彼得格勒的革命士兵調往前線,同時下令逮捕布爾什維克領袖。托洛茨基被捕,列寧被迫轉入地下。
十月革命懶人包7
七月事件導致第二次臨時政府倒臺,克倫斯基成為第三次臨時政府總理。八月,俄陸軍總司令科爾尼洛夫將軍發動政變,帶兵從前線向彼得格勒進軍,打算推翻臨時政府並解散蘇維埃。布爾什維克和各地蘇維埃通過組織赤衛軍、說服政變士兵加入革命、組織鐵路工人阻撓叛軍列車等方式,瓦解了兵變。
十月革命懶人包8
兵變讓革命群眾認識到奪取政權的緊迫性,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蘇維埃都投票決定奪權。在布爾什維克黨內,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仍然反對奪權,並將反對武裝起義的聲明公開發表。這也顯示出“十月革命”並非密謀的政變。
十月革命懶人包9
十月初,布爾什維克在彼得格勒蘇維埃建立革命軍事委員會,由托洛茨基領導。25日,起義按計劃開始,由於彼得格勒的軍隊大部分支持起義,所以幾乎沒有流血發生。克倫斯基狼狽出逃,列寧隨後發佈《告俄國公民書》宣佈臨時政府被革命軍事委員會推翻。蘇維埃政府立即分配土地給農民,停止戰爭,和分配糧食給人民。

十月革命懶人包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