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司令部又改为中国童子军司令部,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直接负责,中央训练部部长何应钦任司令,并于中央训练部下设童子军训育科,办理全国童子军事务。1930年4月,第一次全国童子军总检阅和大露营在南京举行。参加这次集会的有121个团,3366名童子军。何应钦戴上童子军的圆形礼帽,穿上为他特制的童子军制服,系上领巾,很神气地站在主席台上进行检阅。此后,全国童子军运动更加活跃,向司令部登记的童子军也日益增加。据统计,当时参加童子军的人数已达20余万。
为了把童子军进一步纳入蒋系独裁统治下,1932年4月,国民党中央常委通过了《中国童子军总会组织案》,以蒋介石为会长,戴季陶、何应钦为副会长,又设筹备委员9人,负责筹备工作。6月,中国童子军总会筹备处成立。次年,筹备处扩大组织,由戴季陶任主任,朱家骅、张治中任副主任,办理一切筹备事宜。10月,《中国童子军总章》公布施行。在《总章》中,对童子军的宗旨、训练原则、誓词、类别、组织、财务甚至制服徽章及旗帜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中国童子军大体上可分为幼童军(一般为8-11岁)、童子军(一般为12-18岁)、青年童子军(18岁以上)、女童子军、海童子军数种。中国童子军总会为全国童子军的最高领导机构,但实际工作由童子军全国理事会负责。中国的童子军团有复式和单式两种。复式的除童子军团外,还附设青年童子军团、幼童军团或女童子军团;单式的仅有童子军团。主办童子军团的单位主要有高小、初中、高中等各类学校或其他学校,国民党各级党部,工、商、农、教育等各种社会团体。童子军的编制一般是这样:6至9人组织一小队,设正、副小队长;2至3小队组织成一个中队,设正、副中队长;二个中队以上可组织童子军团,设正、副团长和教练员,以及传令、文书等。
童子军教育的课程分三级,即初级、中级、高级,另外还有各种专科。初级课程有10项内容:如党国旗、誓词、礼节、徽章、操法等。中级课程有14项内容:如生火、露营、缝补、救护、侦察等。高级课程有15项内容:如测量、制图、架桥、星象、游泳等。专科内容较多,约七八十项,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的项目,如自行车、电子及无线电、医学救护知识、操艇、航海、水上救生等。
中国童子军宗旨为“中国童子军以发展儿童做事能力,养成良好习惯,使其人格高尚,常识丰富,体魄健全,成为智仁勇兼备之青年,以建设三民主义之国家,而臻世界于大同”。而且参加中国童子军的每一个人在入军前都要对着孙中山遗像进行宣誓。誓词如下:“某某誓遵奉总理遗教,确守中国童子军之规律,终身奉行下列三事:第一,励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教训,为中华民国忠诚之国民。第二,随时随地扶助他人,服务公众。第三,力求自己智识、道德、体格之健全。”这样,中国童子军完全变成了蒋系独裁统治的工具。
1934年6月,教育部又按照蒋介石的指示,根据总章规定,选朱家骅、陈立夫、张治中、周亚卫、酆悌等15人为中国童子军理事会第一届理事。11月1日,中国童子军总会在南京正式成立。蒋介石亲任总会长,何应钦任副总会长兼总司令。
童子军杨惠敏不顾危险,泅水向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献旗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童子军激于民族义愤,积极参加抗战。他们组织战时服务团,担任救护、宣传、慰劳、募捐、运输、通信和维持治安等工作,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当谢晋元率800名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时,11名童子军冒着枪林弹雨,不顾生命危险,将三大载重车的慰劳品送给他们。其中年仅15岁的女童子军杨惠敏的事迹最感人。她竟孤身一人冒着敌人的炮火,泅渡苏州河,向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献旗,使抗战勇士斗志为之一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